•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公开课

李育薇
九华和平小学
小学
语文
五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962
  • 31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听课笔记
      编辑完整笔记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这样的课文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了解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开始自主阅读,要充分体现让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本课教学前,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微课让学生了解萧红,发放了预学单让学生预习课文;在教学本课时,制作了课件、共学单、利用未来教室和电子白板的优势,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创造性地把“文本”和“整本书”联系起来,从文本走向更广阔的领域,更立体的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电子白板、未来教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班级qq群,学习《走近萧红》的微课、完成预学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把“文本”和“整本书”联系起来,更立体的深层次地领悟“反复”的语言特点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反复”的语言特点,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2、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未来教室进行互相学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学 质疑引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子”念轻声,读得轻而短就更好听啦!(指导生再读课题)

       

          2、课前老师在班级群里上传了《走近萧红》的微课和预学单,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贵有疑,老师希望也相信同学们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预习,了解学生所知;通过学生质疑,从学情出发,确定本课教学的目标,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带疑读文 感知文本

       

          1、过渡:略读课文更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悟。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请在文中圈一圈。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将文中找出的描写景物和事情

       

      的词语进行整理并填到共学单上,利用平板电脑拍照发布到电子白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单,摘录出学生较难识记及较难理解的词语,进行当堂指导。

             课件出示

              预设词语如下:

             

              蚂蚱、倭瓜、啃了、

              樱桃、蚌壳、水瓢、

              嗡嗡叫、圆滚滚、毛嘟嘟

       

          3、师选取一个小组的共学单进行交流,其他组相机作补充。

            预设:

            景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榆树、狗尾草、花、鸟、倭瓜、黄瓜、玉米

           

            事情:栽花、种菜、铲地、辨识狗尾草、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往天空浇水、睡觉

         

      4、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中有这么多新奇的景物和有趣的事情,此时此刻,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概

       

      括你的感受。并写在课题的下面。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预学单,在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使字词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把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

       

      合作相结合,利用未来教室的平板电脑和电子白板的优势,整体感知文本。

       

      三、再次合作 体会情感

       

          1、过渡:初读了课文,就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祖父的园子,同学们很善于感受。在作者众多的描写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情

       

      景,从中又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跳读或扫读课文,从你最感兴趣的那个情景中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然后四人小组再次合作,共同选定一个内容,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

           

            展示的方式可以是:

            课件出示提示:

            圈画关键词理解、分享写的批注、朗读、背诵……

       

          2、学生分组学习。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一:铲地(分角色朗读)。

              体会出作者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体会祖父对萧红的爱以及萧红对祖父的怀念。

             

              预设二:浇菜(朗读)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无拘无束,祖父对我的包容、慈爱。

       

              预设三:第17自然段(背诵)。

             a、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

              b、发现“反复”的语言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背诵方法:为什么你们可以快速地背下来呢?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萧红语言的特点——反复)

        

        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又好读又好背呢。

        (全班自由读这一段,速背这一段,全班齐背。)

           

          其实课文里像这样反复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去找一找。

          

           预设: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戴一顶小草帽。

            

             我们一起来合作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如果我读得慢,你们就接着慢读,如果我读得快,那你们也就接着快读。(师读前面,生读后面。)请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预设学生感受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一切都是快乐的等等)

       

       

             4、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质疑: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孩子如此的自由、快乐呢?

       

             5、正是这慈爱的祖父给予她疼爱和呵护,才让萧红的童年如此的自由,如此的快乐。她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此时,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预设:

             这是一个温暖的园子,祖父就像阳光一样一直温暖着我。

             这是一个充满慈爱的园子。

             这是一个有爱的园子……

       

             6、小结升华,体会情感:这祖父的园子,因为爱,所以(      ),因为爱,所以(       )。

             

            同学们,在呼兰河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请大家快速的读一读,数一数祖父一共出现了几次?

            

            出示原著片段:

                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祖父一共出现了七次,她为什么用这种语言反反复复的提自己的祖父呢?

          

           预设:(学生从课前微课学习能得知)萧红年幼丧母,祖父是她的启蒙老师,教她识字背诗,陪她一起玩耍。长大后的萧红饱受病痛、情感和生活的折磨,31岁就去世了。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她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

       

            所以写园子是为了——写祖父。

            怀念祖父的园子是为了——怀念祖父。

            带着怀念之情再读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再次合作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略读课的课型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

       

      过再读课文,丰满学生对园子的认识。

       

      四、研读片段  领悟写法

       

          1、再出示第17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童年的萧红是如此的自由快乐。自由,可以说是这段话的灵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自由,这就是快乐。    

           2、领会“借景抒情”的表达特点:

           

            再请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段文字,作者用相同的句式,反复的用一个“就”字来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自由、快乐,难道是它们真的感到自由、快乐吗?(不是)其实是谁感到自由、快乐呢?(生回答:真正感到自由快乐的是“我”)

       

            3、小结归纳:作者就是通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自由、快乐来表达自己的自由快乐,文章中的景物表达出来的感情,实际上都是作者的感情。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

            

             同样的句式,同样的反复,那不同的景表达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阅读平板电脑资源库中的这段文字,你从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呢?

             

             对比阅读,深入感受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法的特点。

             生阅读平板电脑中的原文片段:

             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了。就是晴天,多大的太阳照在上空,这院子也一样是荒凉的。没有什么显眼耀目的装饰,没有人工设置过的一点痕迹,什么都是任其自然,愿意东,就东,愿意西,就西。若是纯然能够做到这样,倒也保存了原始的风景。

                                                                                                                                                 ——萧红《呼兰河传》

       

       

           从这里你还能看到自由和快乐么?你从哪看出的什么?

          

           4、景物喜,实际上是作者喜;景物悲,实际上是作者悲。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妙处。此刻,就让我们和再萧红一起享受她的那份自由、快乐;享受萧红表达这份自由的精妙吧!(配乐师生合作朗读此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除了关注内容、情感,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此环节主要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

       

      方式和反复的语言特点。同时,也不是静止地体会文本的表达,而是在领悟本文表达的基础上,再节选整本书中与之有联系的片段拿来体会,

       

      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作者表达的领悟,又把课文教学与整本书联系起来,依托片段,架起了联通整本书的桥梁。

       

      五、以读结课  留疑激读

       

           1作者正是用诗一样的语言,用他那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为我们描绘了生命中那最令人难忘的童年时代。那充满着童趣与爱的祖父的园

       

      子。可是,《呼兰河传》写完一年之后,萧红就在病中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呼兰小城,没能回到那个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的祖父

       

      的园子。在《呼兰河传》的结尾,萧红写道:

       

         课件出示: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段有祖父关爱的快乐童年是难忘的。让我们带上那种深深地眷恋之情,再来回味一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留下的精彩时刻吧!(出示课文中的片段引读)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再现的是园子无尽的自由和快乐世界。而对于《呼兰河传》这本书,著名作家茅盾是这样评价的“一

       

      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为什么茅盾要这样评价这本书呢?呼兰河传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凄婉的歌谣,是我们的理解

       

      出了问题,还是茅盾不了解萧红呢?从快乐到凄婉,这会是一段怎样的旅途呢?那就快去读《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更多的世界,更多属于

       

      自己心灵的园子。

       

          【设计意图】引读文中的片段,再次体会我因祖父的爱而自由快乐的情感。出示作家茅盾的评价,文章明明表现的是作者的自由快乐,为什

       

      么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呢?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达到以文带本的作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去读整本书的欲望。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