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公开课

刘宁洁
株洲市芦淞区栗树山小学
小学
语文
六年级
上学期
人教版
  • 563
  • 1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听课笔记
      编辑完整笔记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语言表达清楚有条理,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

          

          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联想和想象,体会了作者是如何运用该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从体会到学习运用,是有一点难度的。怎样解决这个难题,让学生掌握课文写法上的特点?这是我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工具

      1、课件

      2、预习单

      3、课堂练习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单元训练点是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所以,我确定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读读记记“肖像、脸颊、颈项、矜持”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联想与想象描写艺术作品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名画的喜爱、赞美,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通过学习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事物表达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运用课文的写法,观察和描写艺术作品;

      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围绕我们这次的研讨主题,我决定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1、图文对照,感受魅力

          

         “怎样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名画的环节”。教学一开始,我就配乐出示名画,让学生欣赏谈初步的感受;第二次欣赏放在自主阅读5,6,7自然段的环节,联系名画理解关键词句,感受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最后一次欣赏放在自主阅读之后,学生有了前两次图的直观,有了文字的描述,最后这个欣赏美读就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

         

           2、学法引路,自主阅读

          

           课前下发预习单,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同类型课文进行“温故”,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课堂上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3、读写迁移,运用方法

       

           最后的读写迁移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熟悉的艺术品“兵马俑”,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第一次小练笔,然后再出示更多的艺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艺术品进行欣赏,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方法的运用落到实处。

           整个教学环节分五个板块进行:看图导入,激发情感——检测预习,把握全文——欣赏名画,感受魅力——迁移运用,想象写话——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我有两个约会。首先,是与你们相约,共度40分钟的美好时光,另一个是我们与台湾著名作家王克    难先生一起共赴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课题。

      2、出示《蒙娜丽莎》(配乐:恬静优雅的) 课题中的蒙娜丽莎指的是一幅世界名画,它挂在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卢浮宫内,是卢浮宫的镇宫三    宝之一,几百年过去了,她魅力依旧,令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请你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看了这幅名画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师相机简单归纳写法,板书:联想与想象 抓住特点 )

          3、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感受的写作方法,我们在本学期一单元的学习中,就已经有所了解,回顾一单元课文的写法,进        一步帮助学生回顾写法。(师相机归纳:抓住特点,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相机板书 修辞手法)

        4、作家王克难又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自己看到这幅名画时的感受的呢?让我们一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一、预习单检测

      1、 读读记记。(这些词语都能正确认读吗?)

      2、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一读阅读提示,划记学习要求。

      4、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自悟写法。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

      2、认真默读课文5、6、7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这幅名画的魅力的?划记相关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图文结合,写下阅读体会(批注)。写完之后,再到组内交流。

      3、图文结合,指名交流。(1、在这个过程中,图文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抓住名画的特点,联系个    人的经历写出了自己欣赏名画时的感受;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名画的魅力;3、重点抓住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自然    段,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引导学生用“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拓展说话,让学生体会同一事物,因为个人经    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4、完成所有板书。)

        重点句子:(分三张灯片)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   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误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   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4、既然课文着重描写的是《蒙娜丽莎》这幅画像,那为什么一开始用了4个自然段写排队等候呢?

        5、小结:这是侧面描写,也表现出了名画的魅力。

      6、正是因为《蒙娜丽莎》魅力不减,令人如痴如醉,作者看了之后,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写法。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了《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魅力,知道了作者抓住蒙娜丽莎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经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在欣赏名画时的感受。


      五、迁移运用,想象写话。

      引入语:那我们也来试试用这样的描写方法展现我国艺术品的魅力,咱们的艺术品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曾经学过与之有关的课文。

      1、出示图片(秦兵马俑)

      说话要求:仔细观察兵马俑的神态、动作,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自己欣赏兵马俑时的感受。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姿态各异:有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2、出示图片:《思想者》《九鱼图》《荷花图》《钢琴前的少女》

             写话要求:选择其中你认为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欣赏作品时的感受。­­­(提示:抓住作品的特点,可以用上比喻  拟人 排比)

      3、学生独立写话。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家庭作业:

      1、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荷塘月色》、《绿》,再次体会名家笔下的联想和想象;

      2、查找《最后的晚餐》资料,然后请同学们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描写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


                                            27* 蒙娜丽莎之约

                                         

                                         有时             联想 想象

                                  微笑                    抓住特点

                                         有时             个人经历

                                         ……             修辞手法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